后来神明在梦境中给予了舜启示,舜照做之后,他的后妈和老弟就再也没有做出过伤害他的举动,从此大家都安安乐乐地渡过了余生。
……
当时,直至千年后,都没有人知道神明对舜说了什么,除了舜自己。
“今来古往无不死,独有天地长悠悠。”
古往今来,没有人可以逃过一死,只有悠长浩荡的天地于世间永存。
天地永在,以日月为证。
“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,断髯成草风飕飕。”
自此之后的几千年间,舜是“三皇五帝”中孝感动天的领军人物,是千古一帝;后妈和弟弟是籍藉无名的小人物,被掩埋在历史冰冷厚重的尘埃下,腐烂发霉,长出的袍子也被历史的铁骑踩到了九万尺深的地下。
无人记起他们,因为舜是千古一帝,舜是千年孝子。
他们都不重要,因为后世宣扬传颂的,只是“孝子”而已。
然而这位“孝子”,这位“千古一帝”,死时却大兴土木,在自己安寝的陵寝中建造了一项举世无双的工程。
这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,史书只用了寥寥几笔,叙述了舜葬于苍梧山(今湖南九嶷山),享年一百零一岁。
而关于这项工程,关于它的建造,在这里,我必须先说明一下,建立造这项工程所需要的材质。
我们知道,青铜作为一种合金,人类能生产、并应用这种合金建造一些礼器的时间,大概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,也就是夏朝的初期阶段。
也就是说,在此时间前,人类还不具有制造青铜礼器的能力,甚至很少使用到铜制作工具。
所以,为了我接下来的这段叙述能够表达更清晰流畅,更易理解,我必须先在这里颠一下常识、三观。
青铜文明开始于夏,形成于商,兴盛于周,衰落于春秋。因此,我们通常将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通称为“青铜时代”,之后的、直到工业革命前的时代称为“铁器时代”或“农耕时代”;而夏朝之前的文明,原始社会时代,我们称之为“石器时代”。
所以,这按正常的三观与道理来说,虞舜为自己建的陵墓,建造的材具都应该以石器或木料为主,陪葬的明器也应该是玉器或陶器才对。
可是常理错了。
虞舜为自己建的陵寝,建造的材具、陪葬的明器,都不是石器或木料,更不是玉器,则是……青铜。
在夏晨的叙述中,虞舜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青铜质地的大“棺材”。
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与历史驳离的现象,其中的原因,则是因为这与神明和他的约定有关。
神明没有进行免费服务,它为虞舜清除了后妈和弟弟的劣根性,是需要收取报酬的。
这个报酬就是舜他自己,神明要求舜在大限将至之时,将肉身与灵魂献祭于自己,永远效忠于自己。
而神明之所以会那样做,是因为它预知到原始社会即将结束,人类将进入一个文明的新纪元。
神明意识到,这个纪元里不需要神,因为那将会是一个人治的时代。
由人类自己,创写出的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。
远古的时候,人类由于刚刚诞生,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还不了解。于是,慈爱的神明承担起了人类“导师”的工作,它教人们如何制作工具,并学会运用并保管它。
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,初生的人类历经过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,他们在与自然漫长的相处过程中,渐渐成长、渐渐变得坚强而有力,到后来甚至可以独立对抗自然。
神明非常欣慰,它并没有因为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而感到被冒犯,相反,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人类这种行为的,只是需要适当。
因为生命是美丽的,有求生欲、在成长中的生命则尤其美丽。
神明喜欢这种生机勃勃的美丽,因为神明爱人类。
所以当它意识到人类的时代就要来临时,它并没有做出不利于人类的举动。
所以对人类博爱、宽容的神明决定消失。它打算将世界留给已经成长的人类,让他们自己去生活、去发展。
人类社会里不需要神明的干涉。
神明明白这点,所以它在舜向它求助时,和它订下了一个约定∶
神明答应帮助舜驱走后妈与弟弟的恶性,而相对应的,舜就必须替神明做一件事——
他要替神明守一道门。
神明打算在舜死后,永远地沉睡到门的一边去,而门的另一边,它则留给了人类。
创世神在门一端的世界里恒古沉睡,人类在门一端的世界里蓬勃发展。
一端是恒久的寂静,一端是繁华的喧嚣。
一道门,隔绝了两个世界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