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6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886小说网 > 回到明末当军阀 > 第二百九十节 借势谋利

第二百九十节 借势谋利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刘孔昭手下幕僚并不完全同意他向皇帝告状,甚至大多数人都不太同意。

尤其是一个同族幕僚刘聪尤其反对。

刘聪是刘孔昭族中一个旁支子弟,有举人功名在身,但却没有去做官,毕竟举人也只能做一个县令,哪里比得上给伯爵做幕僚来的体面,而且因为功名和同族身份,他一直都是刘孔昭身边的头号幕僚。

自从发生了杨潮抢劫战船一事后,刘孔昭就难以忍受,要立刻跟皇帝告状,刘聪苦劝不止,刘聪看的很清楚,告状最多是跟杨潮两败俱伤,绝不会完全占便宜,因为那些船丢的实在太诡异了,让人毫发无损的就抢走了船,这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。

所以刘聪一直建议,让刘孔昭隐瞒起这件事,然后跟杨潮私下和解,最好能将船要回来,最少也得要回来一部分,剩下那些直接给朝廷报损,为此可以最一些让步,比如将部分航运交还杨潮。

可是刘孔昭没有听,完全是因为拉不下伯爵的脸面,非要争这口气,非要去北京告状。

这个决定一下,刘聪就知道,刘伯爷恐怕没什么好事了。

果然过了年就传来皇帝派王承恩南下的消息,等到王承恩到了江南,第一时间去了杨潮的军营,这已经很明显了,皇帝站在了杨潮一边。

但接着王承恩就来到了采石信地,平时刘孔昭可以不在这里,但是这时候必须在这里。

结果王承恩不看杨潮的操练,反而指明要看采石的操练,一番忙碌之后,尤其是在得到了刘伯爷几千两银子的孝敬后,王承恩赞誉了采石的精兵。

接着私下里王承恩直接告诉刘孔昭。皇帝有意帮刘孔昭要回战船,然后命令刘孔昭前往湖广阻挡可能东进的张献忠部。

刘孔昭直接就懵了,突然觉得那批战船成了烫手山芋。如果要到手里反倒要去打仗,打个屁啊。他是伯爵,生来就是要享受的,打仗那种苦差事鬼才想干。

于是刘孔昭非常识相的不催促王承恩,绝口不提那些船的事情,好像将那件事给忘记了。

王承恩计谋得逞,自然又是一番得意,这可不是皇帝给他出的主意,皇帝只是让他来江南安抚。这可是他的主意,皇帝可不会知道这些勋贵的心思,王承恩可清清楚楚,让他们去打仗是让他们闭嘴的最好办法。

只要刘孔昭不在催促,王承恩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就让那批战船见鬼去吧,当做一笔糊涂账谁也不提了,这不是很好?

虽然吓了一下刘孔昭,但真正的惩罚却没有,这是皇帝交代过的。因为杨潮跟刘孔昭发生冲突,然后皇帝惩罚刘孔昭,这件事政治意义太大。会给勋贵集团造成一种皇帝偏袒武官的印象,肯定会闹得沸沸扬扬,弄一批老勋贵去太祖皇陵哭陵这种事,这些勋贵不是做不出来,虽然对皇帝没有实质性威胁,但是脸面上实在不好看,要落一个刻薄功臣的名声,这是崇祯不能接受的。

所以这次根本不会处置刘孔昭,只是需要慰勉刘孔昭抓紧时间练兵。因为他治下的水军实在是太差了,但皇帝交代的这件事。王承恩却闭口不提了,他很清楚。刘孔昭这种勋贵,不可能是带兵的材料,让他们练兵,那纯粹是扯淡,他知道皇帝的话太天真的,根本不可能实现,所幸也就不说了。

从刘孔昭这里离开后,王承恩在南京城四处走动,打着皇帝慰劳臣民的名义,他自己的荷包却一点点鼓起来,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逍遥。

杨潮这段时间可是忙碌极了,准备出征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,五千大军出征,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一时半会是无法准备好的。

虽然杨潮储备的军事物资,暂时够用,三万杆长枪,六千具铁甲和四千只鸟铳杨潮的士兵是装备不完的,但是杨潮打算全部带走,战争中的消耗可是很可怕的,在海州杨潮手下折断了上千杆长枪,而在海州跟虏兵短兵相接的次数有限。

这次去剿匪,虽然白头军的战力跟虏兵不可同日而语,但是人数上却多了太多,目前已经发展到十万人了,弄不好这批长枪还不够用呢。

至于鸟铳手,李五六选择编练了一千人,但是疯狂的训练中,就已经损耗了一千杆,其实只剩下三千杆了,全部带走以备不时之需。

铁甲甚至还有些不够用呢,新招募的四千多人,一人一领后,就剩下一千来具铁甲,幸好铁甲在战斗中不容易损耗,哪怕损坏几片甲叶,其实也不妨碍使用,所以全部带走应该可以应付。

剩下就是军粮了,杨潮为了防备万一,去年就定下了军制,要求仓库中随时储存够一年之用的存粮,一年时间足够杨潮剿灭白头军了,其实杨潮的打算最多一个月,路程上消耗一个月,两个月后正好启程去北京。

关键是船的问题,以及跟沿路官府沟通问题,跟史可法商定好,让沿途官府提供帮助,但杨潮有些信不过官府,谁知道会怎么刁难呢,所以他得提前跟王家打好招呼,希望王家提供帮助。

虽然还没有沟通好,杨潮还是先派张大桅抽调十艘船,装载军事物资先行,先到镇江卸船,然后等待王家的船,从运河先运到王家的老家杭州,然后水路并进去金华府。

军队在准备出征事宜外,杨潮还需要在城里运作,王承恩来到南京,这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,那就不是杨潮了。

太监要钱的胆子比文官大,要钱的脸皮比文官厚,什么钱都敢收,都愿意收,而在北京也有生意的富商,也乐意跟王承恩结交,杨潮先是出面张罗了一些豪商跟王承恩见面。让他赚足了外快后,才带他跟郑鸿逵见了一面。

在王承恩来南京的第十天,杨潮跟着王承恩一起。宴请郑鸿逵。

酒足饭饱,揣着郑家丰厚的孝敬。王承恩满意的走了,杨潮和郑鸿逵把他送到金钗楼门口。

王承恩留下一句:“杨大人,你好好跟郑大人谈生意,咱家就先走了。”

王承恩很识相,杨潮告诉他想跟郑氏谈生意,让他出面帮衬一下,酒席上他就已经说了不少话,暗里不时流露出希望郑氏跟杨潮合作的态度。

送走王承恩杨潮才找机会跟郑鸿逵好好谈谈。

“如何了。郑四爷!”

找了个雅间,杨潮立刻就问郑鸿逵。

郑鸿逵是个聪明人,杨潮挑这个时候问,不由让他多想。

“敢问一句,这生意里,有王公公的份?”

郑鸿逵问道,杨潮带着王承恩一起宴请郑鸿逵,酒席上王承恩的表示,尤其是最后临走那句让杨潮好好谈,都让他颇为疑虑。

杨潮却神秘的笑起来。伸出指头朝天上指了指。

“是王公公上面的人,在里面有份。”

郑鸿逵顿时就愣住了,王承恩上面的人?王承恩已经是秉笔太监了。他上面除了皇上还能有谁?

皇上参与走私通海,这种情况让郑鸿逵难以想象,这天下谁都可以通海,地方豪族可以,地方官吏可以,沿江沿海的卫所可以,江洋大盗也可以,只是皇帝参与,让郑鸿逵感到世界观都要崩溃了。

但是看杨潮信誓旦旦的模样。郑鸿逵又低声问了一句:“此时当真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